青光眼治疗预防

为所有人带来明亮的视觉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青光眼治疗预防

诊疗科室

青光眼治疗预防 返回
青光眼不胜防?高危人群应早设防!
作者:管理中心  来源: 发布日期:2020-3-7 点击次数:13710

眼压是眼球内部压力的简称,而青光眼发病,和眼球内压力异常有关。


正常情况下,眼球有一定量的“水”填充支撑,就像一个水池,青光眼病人因为“下水道”堵住了,里面的“水”排不出去,就会导致眼球压力升高,感觉眼睛酸胀、头痛。持续的高眼压会“压坏视神经”,造成无法恢复的视力下降,甚至失明。


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损害是永久的,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。


1.青光眼的症状

● 视野变小,看不清楚

眼压过高对眼睛里的每个结构都有损伤,其中最重的是视神经萎缩,视神经节细胞一个个坏死,其所对应的视野就会缺损,因而导致“看不清”、“有的地方看不见”。


● 剧烈眼痛、头疼,伴有眼红、视力下降、恶心、呕吐

急性青光眼发作、眼压剧烈升高,使眼球壁上的神经受刺激,患者瞬间剧烈眼痛、头疼,因眼睛和胃肠有神经反射,会同时引发恶心呕吐。


● 眼睛胀痛、眼眶或鼻根酸痛

由于眼压慢性升高,导致患者常常眼睛胀痛、眼眶或鼻根酸痛。且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人的眼球对眼压的升高会逐渐适应,眼胀等不适会自行消失,这直接造成了很多患者病情的延误,因而请在发现症状的第一时间就到专业医院检查,切忌拖拉侥幸!


● 近视度数迅速加深

青少年快速生长发育期,近视眼的加深速度非常快。但如果到了二三十岁,近视度数还以50度/年、100度/年的速度上涨,就要警惕青光眼。


● 看灯光时,出现“虹视”

看灯光时,有彩虹样的光圈围绕在周围,外圈红色,内圈绿或紫蓝,这叫“虹视”。是由于青光眼患者眼压增高引起角膜水肿,改变了眼睛的正常折光所致。


● 眼压大于21,患青光眼风险增加

正常人的眼球内由房水循环形成稳定的眼压范围,青光眼患者因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升高至超出正常范围,眼底视神经难以承受,就导致视神经损害、视野缺损。因此,过高的眼压被认为是导致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。


● 夜间雾视、视物模糊

夜间雾视、视物模糊,休息后症状会消失,这是青光眼发病的前兆,不可忽视。


2.青光眼的高危人群

● 有青光眼家族史,尤其是一级近亲的患者


● 40岁或以上的远视眼患者


● 高度近视、糖尿病和某些主要导致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患者


● 精神压力比较大,负面情绪频繁发生且剧烈变化又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,可能引起眼压波动大,甚至视神经缺血、缺氧从而诱发青光眼


3.青光眼预防贴士

●四十岁以上有远视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应定期检查眼压,以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
● 确诊后药物治疗是终身的事,不可擅自停药和改变用药方式,定期复查眼压、视力、视野及检查眼底等,当感觉头痛、眼胀、虹视等应立即就医。


● 情绪稳定,生活规律。保持大便通畅,看电影、电视时间不宜过久;饮食以清淡、营养丰富、易消化,多食蔬菜水果。戒烟、禁浓茶、咖啡,忌吃辛辣食物。控制饮水量,一次不超过500ml。


● 准确、按时滴缩瞳眼药水,如频繁滴缩瞳剂时,每次滴药后用棉球压迫内眦数分钟。忌用阿托品,654-2,莨菪碱等药物,在因腹痛、胃痛等就诊时应告诉医生有青光眼而避免应用此类药物。


● 注意休息,劳逸结合,避免长时间阅读,看电视或暗房工作。避免重体力劳动,不穿紧领衣物,腰带不要过紧,睡时枕头垫高。


全方位医疗防护濮阳市眼科医院(市二院)全面正常开诊!医院不设发热门诊,所以建议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前往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。所有外地返濮患者均需居家隔离14天后,持社区开具的健康证明方可来院就诊。另外,为了确保大家安心就医,我们特采取以下防护措施:


1.每日消毒

为了让大家放心就诊,濮阳市眼科医院(市二院)每日对医院进行整体消毒,加强物表消毒、紫外线消毒,合理放置洗手液和消毒液,定时通风,力保院内环境干净、卫生、整洁、健康。


2.进门测体温

我们在医院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,每个进入医院人员都要进行体温筛查,并进行病史调查,确保院内人群的安全与健康。


3.全员戴口罩

口罩是我们的第一道保护伞,也是预防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。所有进入医院的人群,必须戴口罩,并进行手消毒、随身物品消毒,使用后的口罩我们也将统一进行处理。


疫情防控期间,濮阳市眼科医院(市二院)严格规范流程,精准施策,科学防控,全力维护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,实现在院患者和所有医护人员“零感染”,请您放心就诊!



上一条:暂无上一条
下一条:暂无下一条

  

Copyright@ 2009-2022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(市眼科医院) All Rights Reserved.

联系电话:0393-8222199/8222066 豫ICP备2021002922号

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49号

健康资讯